[浇水] 多肉土壤什么叫浇透什么叫干?你未必知道!

[复制链接]
查看2359 | 回复0 | 2018-5-10 16: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肉这个事情,光是学方法也不是办法,经验和知识太多太杂。我们将连载呜莎花园的系列文章,从常识的角度帮助大家拥有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正文开始:
呜莎花园养肉指南(第十八篇):

什么叫浇透什么叫干


  本来觉得判断土壤干湿度这件事情,算是个小问题,应该顺便提一下大家就懂了。但最近的几次与肉友的交流让我意识到,如果不把这件事情说清楚,甚至定出个标准来,土壤湿度就有可能像光照度一样,让我们深受误解的困扰。
  
  有一位肉友问我吉娃娃的叶片化水了怎么办。我看到图片上的土壤是那种泥碳+珍珠岩的常见育苗土,就意识到可能是水湿闷到根了。我让他检查土壤是不是还潮湿,如果潮湿就顺便翻盆换土吧。他回复我土很干,家里有暖气(肉友是黑龙江的,黑龙江暖气很足,室温可达25度,而且很干燥)。问我要挖出来不。我当时因为他的环境干燥就大意了,让他掰掉化水的叶子再观察一下。结果又过了一天,他私信我说吉娃娃多片叶子化水。我马上让他挖了给我看看根。这颗吉娃娃有10厘米大,根部发育非常好,有一小段桩子。最重要的发现是,根部附着的泥碳土确实是湿漉漉的。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肉友用的是一个透气的大陶盆,通过插牙签法测试土壤干湿度。为了不伤根,牙签都是插在靠近花盆的地方的,而盆比花大不少,陶盆又很透气,这就出现了严重的误判。气温高,湿度低,透气的陶盆,7天没浇水,牙签测试土壤是干燥的。一切证据都表明多肉的根部是干爽透气的,但结果呢?正好相反。
  
  很多人喜欢用泥碳的理由是多肉的根须很喜欢与泥碳里的纤维纠缠在一起,利于根部的生长。对于经验不足的肉友来说,这些与根须纠缠的泥碳纤维是十分致命的。根须一旦与纤维纠缠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储水环境。这就好比在可乐瓶里放上半瓶水,即使开着瓶盖,也几个月都不会干。虽然水面接触空气,但瓶子里接触水面的空气已经湿度饱和,于是水就基本上不会蒸发,而瓶口的空气有接近瓶外的空气湿度,所以也只有微弱的水份散失。这种环境一旦形成,多肉的根部就很难干爽透气了。

  
  总结一下这个案例,有几个地方是大家都要注意的。
  
  一是土壤问题(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个系列文章的第六篇《秒懂各种多肉土的真实用途,创造自己的土壤秘方才是王道》),越是新手,往往越是拿不到傻瓜化养植的土壤。因为新手往往先养一些便宜的多肉,当然土壤也用便宜的广谱土壤。市场上卖的广谱多肉用土多半都是泥碳过多,容易积水。用的好泥碳的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比如我曾经提到的潮土养肉的大仙),而新手就应该用全颗粒土养植。甚至应该果断的把颗粒土中的粉尘筛除。虽然筛除粉尘对多肉根毛抓住土壤不利,但从减少多肉气闷死亡这一点上来看,就是相当有价值的了。
  
  第二是对红陶盆的误解。网上很多人都把红陶盆奉为养肉的神器,我表示不以为然。每种花盆都有每种花盆的特点,熟悉其特点才能养好肉,并不是某种盆就一定有优势的(这个我们在后面的花盆专题里再细谈)。在这个例子里,就是因为红陶盆的透气性过好,才造就了中间湿,四周干的环境。这种环境下,由于多肉根部的向水性,新生的根须都会向着中部生长,这就导致原本已经气闷的根部更加不透气。
  
  还有,外围的土壤干的太快也让插牙签法失效了。虽然这不能算是红陶盆的罪状,但也值得我们引起注意。
  
  所以,对于土壤干透这个概念,我们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想要投过花盆了解土壤的干湿状态确实需要慢慢积累经验才行。

  你可能在想,土壤干了不容易判断,那么浇透总是容易判断的吧。我先不下结论,咱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一定会让你重新认识浇透的意义的。
  
  那是一位汕头的肉友,现在还在露养,汕头12月的温度湿度还都算不错。但是就是这样的不错的天气里,她的一盆相府莲出问题了。相府莲是老桩,花径15厘米了。用的是18厘米的深瓷盆,很漂亮。她告诉我相府莲的叶子软了,问怎么办,3天前浇过水。我看到多肉的外层老叶已经在消耗了,中间的叶子也有皱褶。如果不是3天前浇过水的话,我会认为是缺水导致的状态变差。我不死心,就问她是否浇透了水。她告诉我每次都浇透,而且透水非常快。
  
  读到这里,你们肯定已经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了。那就先别往下看,等你有了答案再看后面。
  
  真实的答案很简单。在3天前的那次浇水之前,她大约有2周没有浇过水,导致土壤有些板结。板结的土壤与花盆离开了一点缝隙,浇水时,水都沿着盆边跑掉了。所以,虽然浇透了水(水从花盆下面透出来),但多肉根本没有喝到水。这让我想起了古时候好汉喝酒的镜头,端起大碗就往自己衣襟上洒,这种喝法,喝个三五大碗根本就不会醉嘛。
  大型的石莲花老桩经常出现这种问题。多肉的叶片盖住了花盆的大半部分。剩下的边缘如果太容易透水,就会导致每次的浇水量过少。温室养植一般都不会避开叶子,用大水龙头直接冲。这种浇法反而比小心翼翼的沿着边缘浇水要有效很多。类似的这种情况,我就建议不要以透出水做为标准,而是一定要浇够一定的量,浇水速度慢些,让土壤有个吸收的时间。

  
  另外一种浇透是浇的过透。我们所说的透水,一般是讲水刚刚流出为好。这样,土壤中的储水介质就可以很快吸收掉土壤颗粒中的自由水。土壤就变得通风透气了。如果你再继续浇一会儿,直到介质已经吸满了水才停下来,那么,已经饱和的土壤就没办法把颗粒间的自由水吸收掉。这时,即使你用的是全颗粒的土壤,多肉也有窒息的危险。
  
  我们曾经在前面的文章里定义过土壤的湿度,这里不妨重复一下。
  
  湿:捏不出水,但水分可以让土成团的状态
  潮:土是散的,但手指明显能感觉出水分的存在
  润:摸上去水份不明显,有风吹过可以感觉到凉
  干:感觉不到水份,但土壤中基本无灰尘感,
  燥:土壤中的灰尘一吹就飞散开来


  
  上面提到的过饱和的土壤,是可以攥出水来的,是比湿土更湿的一种状态。当你把土壤浇到过饱和状态时,未来的几天很可能会出现化水现象。
  
  如果你的土壤已经处在燥的状态下了,那么跟把多肉挖出来其实也没啥两样了。多肉会依赖空气中的水分求生。如果空气也很干燥的话,根毛就会萎缩死亡。多肉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时机成熟重新发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